—— Where exceptions happen.

2007年1月30日星期二

在整理了藏书之后…

我一直以来只是看见自己的书堆在那里,汗牛充栋的堆着。或在架子上,或在椅子上,或在床头。于是模糊的意识到自己有很多书。别人有时候笑话我。这么多书, 你能看多少啊?我也只能既心虚又谦虚的回答,看得比较少。心虚而已,毕竟说不出确数,也就没有了具体的压力,于是我继续相信着(和每个有藏书癖的人一样相 信):将来某一天我会去读那些书的。
今天我整理完了自己的电子书架, 第一次知道了我手头一共有925本书(不包括杂志),其中有4本正在读,有133本已经看完(其实比我想象的多..);有78本看到一半就丢下了;有90 本书是留着随时做参考用;最后有整整620本书根本没来得及看。即使三天看一本,一年就是122本,620本书需要5年时间去看。我发现自己被620这个 巨大的数字吓到了,因为它是具体的一个数字,而不是模糊不清的一堆书。我第一次清晰的意识到人一生能看的书是有限的。看了这本,就没有时间去看另一本。数 字有着魔力,我几乎都能计算出我此后余生所能阅读书籍数量的最大上界。于是我一直以来相当泛滥的阅读兴趣忽然就收敛了,并决心抓紧时间看书,且不浪费时间 在二流的书上面。
最后,如果你也一直苦于缺乏读书的动力,并同时热衷于搜罗书籍,有向藏书家而不是读书人发展的倾向,那么也去建立一个电子书架吧。相信我,知道自己有具体多少本书还没有读过,和看着它们放在书架上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。

2007年1月29日星期一

在aNobii建立了一个电子书架

aNobii是个不错的个人电子书架+web 2.0社区。www.anobii.com
当初是完全巧合的从ptt知道这个站点,试着建立了一个帐号,第一感觉很易用。界面元素比较丰富,其实我是想说按钮都比较显眼,显眼是个大优点。不像豆 瓣,操作功能本来就不多,还往往都非常低调的做链接状藏在页面的某个角落,这样就会让用户很茫然,啊,能干些啥呢?在碰巧看见那个链接之前,用户一直会被 豆瓣这种一片空白的界面风格折磨。这点,aNobii做的不错,何况还只是beta版。
aNobii我最欣赏的功能包括:

    批量载入书籍信息(通过输入10位ISBN码,且会自动校验ISBN是否正确),这点也是它优胜于豆瓣的主要强项。用户想往豆瓣上加大量书籍信息会很累,需要一个个去搜索出来,然后点链接加入。
    相 当大的书籍数据库,我录入了我手头的全部925本书,只有少数几本书因为太早出版而没有ISBN号让我体会到了挫折感,其他都能用isbn顺利加入书架, 而且aNobii的另一个优势就体现在它一开始就支持了多种语言,各种英语书或港台繁体或日文或法文的书,都可以直接用isbn一视同仁的加入。
    支持做笔记和眉批。其实电子书架让用户可以留下读书笔记是毫不稀奇,aNobii贵在还提供了眉批,逐页批点一本书现在有了web的实现形式。我经常有边读边写些随感什么的冲动,现在可以把这些都整理起来了。
目前这个站还在beta阶段,但似乎已经被台湾网友们占据了,我在上面只看见屈指可数的大陆用户。
差点忘了说了,我在aNobii的书柜地址。

2007年1月13日星期六

关于传统的几句废话

关于传统,艾略特(T.S.Eliot)的名言值得引用:
“过去必须被现在改变,现在必须被过去引导”
但我还要补上一句:
“未来必须被现在改变,现在必须被未来引导”

将现在与过去相联系 与 将现在与未来相联系 在我看来正是当代文明与过去的一个重要区别与转折。

传统在当下成了可以被不断创造不断更替的存在,所有的当代创造物都可能成为新的传统。时常可见的“在某某方面缺乏传统”的言论,其实相对当下发生的一切是格格不入的:人类社会正在快速、深入、全面的改变。

我们或可以不必再提我们有某某优良的传统,或我们缺乏某某传统。关键在于,我们是否准备好了,为未来创造我们所希望的传统。

因为,未来必须被现在改变,现在必须被未来引导。